首页 > 村务公开 > 正文

规范社区管理,打造美好乡村
作者:   发布时间:2012-07-04 00:00:00   来源:   点击:

 

主簿余畈中心社区建设情况汇报

(2012年7月)

一、基本情况

岳西县主簿镇余畈村地处大别山腹地、杭埠河的源头,是一个高海拔、纯山区的乡村,是省首批新农村建设“百镇千村”示范村。余畈中心社区成立于2007年4月,现有社区居民78户、256人,分别来自余畈、金塘两个村10个村民组,是一个以村部和学校为中心,集中周边农户组建起来的农村社区,社区内余畈村农民占全村总人口的四分之一,2011年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。社区的宗旨是把分散的农民集中起来,有组织的提供公共服务,强化 “自我管理、自管教育、自我服务、自我监督”,打造美好乡村,实现农村城市化,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,真正把余畈村建设成为管理民主、治安良好、环境优美、文明祥和的新农村。

二、主要做法

我们采取有效措施,确保社区建设和管理“两促进、两提高”。

1、深入调研,广泛宣传。由于中心社区的居民来自不同的村、组和村庄,过去都是单门独户,现在集中到一起生活,很难适应,邻里关系、垃圾处理、公共设施维护等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协调和管理,经常出现矛盾纠纷频发、到处脏、乱、差等现象,与整齐划一的村庄极不协调。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,决定成立余畈中心社区,加强管理,为居住在社区的广大居民提供服务。镇村干部多次深入到农户家中,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,采取多种形式,从不同的角度、不同的方面广泛宣传成立社区的作用和好处,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,思想统一了,认识提高了,广大居民都自觉的加入到社区的各项建设和管理之中。

2、统一规划,统一标准。由于长期受洪涝灾害、地质灾害、泥石流灾害的影响,迫使着部分农户想从“山上移到山下,从山边移到路边,从路边集中到小区”,我们根据需要搬迁的农户,由镇村负责协调宅基地,原屋基必须撤屋还基,这样即节约了土地,又方便了群众。对来集中点建房的农户必须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要求,实行 “统一规划、统一标准、统一设计、统一风格”,围绕村部和学校周围分步实施建设,2005年下半年开始规划设计、全面启动,2006年下半年已有78户农户相对集中到村部和学校周围,中心村庄初具规模,整齐划一。

3、成立组织,加强管理。我们按照一户一个代表,召开社区居民选举大会,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,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社区理事会,由5人组成,设主任1人,副主任1人,会员3人。理事会下设“六个工作站”即:农资服务站、环境监督站、民间纠纷调解站、文体活动联络站和公共事业服务站,每个站有站长1人。社区成立党小组,现有党员6人,设党小组组长1人。今年6月社区理事会成功的进行了换届选举,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成员,进一步加强了对社区的管理。

4、制定制度,规范运作。社区理事会成立后,制定了理事会《章程》,由社区居民大会讨论通过,明确了理事会职责、理事会主任职责、工作站站长职责、党小组组长职责,制定了理事会成员联系居民制度、环境卫生管理公约、门前“三包”、自来水管理公约、社区文明公约、“十好”文明户评比标准等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。理事会严格按照章程操作,按职责办事,社区居民共同遵守各项制度和公约。

5、明确定位,完善功能。中心社区成立后,我们主要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服务:

一是维护社区公共设施。主要是加强对社区的自来水、电力设施、道路养护、路灯管理、通信通话、社区绿化等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,保证正常情况下有人管理,损坏了有人维修,确保社区居民正常生活需要,同时还向提供政策法规乡村,矛盾纠纷调处等服务。

二是提供社区公共服务。社区建有卫生室、超市、活动室、图书室、休闲广场、体育健身器材,满足社区居民医疗、购物、健身、消闲的需要。

三是创建社区精神文明。在社区内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,按照“十好”文明户的标准,每年开展一次评比表彰活动,组织开展书画展、农民读书日、文艺演出、体育比赛等文体活动,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。

四是整治社区环境卫生。社区建有污水处理池、下水道、垃圾屋,配备社区保洁员、垃圾桶、垃圾车,每天开展垃圾清除工作,社区理事会与社区居民鉴定门前“三包”责任书,每季度开展一次卫生评比活动,包括室内外卫生,按照清洁、较清洁、不清洁三个档次,对不清洁的实行处罚。

五是发展社区经济。依托原生态果菜专业合作社,社区居民大部分都是合作社的社员,为居民提供技术、信息和销售服务,带动了居民实现了增收,人均已实现了1亩菜、1亩果、1亩约、半亩茶的目标,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00元左右。

六是开展社区党建。依托社区党小组,开展社区党建工作,定期开展党小组活动,通过创先争优,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先锋模范作用。

6、加大投入,确保运转。社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,我们抓住机遇,争取支持,加大投入,加强了社区的软、硬件建设。

一是加大对公共设施的投入,新建了两层楼的社区活动室、农民休闲广场,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,户户安装了自来水,接通了有线电视、电话,社区道路实行了硬化,门前屋后建有绿化池,道路安装了路灯、实行了绿化;

二是加大了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,改造了社区电力设施,新建了配电房,户户建有沼气池,建成了下水道和污水处理池,新建了公厕和垃圾屋;

三是对理事会成员和各工作站负责人给予适当补助,政府每人每年补助10元,社区居民每户每年交50元,经费由理事会管理,主要用于公共设施的维护和人员工资,按照工作量的大小,每人每年补助到500—1000元不等。

三、主要成效

社区成立后,确实发挥了村支部和村委会无法替代的作用,成为村委会联系居民的桥梁和纽带,主要成效表现在:

1、村庄更加整齐了。由于统一规划设计,社区楼房建设统一标准,包括楼房配套设施建设、室内外装修都要符合规划要求,门前绿化、道路硬化都是统一组织施工,所以社区前后两栋楼房整体上整齐划一,非常美观。

2 、环境更加秀美了。社区聘请了专职卫生保洁员,及时清扫垃圾,定期开展卫生检查,住户门前实行“三包”,无乱扔垃圾现象,严禁乱堆乱放,社区原则上不许养殖牲畜,确需饲养的必须在院内圈养,整个社区卫生清洁,环境优美。

3、生活更加舒适了。社区居民购物在家门口,孩子上学在附近,休闲有广场,锻炼有健身器材,读书读报有阅览室,门前房后有绿化,夜晚有路灯,用的是沼气,喝的清洁卫生自来水,文体活动有场所,大部分都是免费服务,消费水平低,真正让山区农民享受到城里生活水平。

4、社区更加和谐了。由于各个工作站按照职责充分发挥作用,每年开展文明户评比活动,开展了文明创建进社区活动,住户之间邻里关系协调,倡导移风易俗,团结互助,目前社区呈现社会治安稳定,邻里互敬互爱,居民崇尚科学,构建生态和谐的新局面。

5、居民更加富裕了。社区居民享受和承担“双重”权利和义务,即享受承担村组的权利和义务,又享受承担社区的权利和义务,尤其是原生态果菜合作社发挥了重要作用,合作社无偿为居民提供技术服务,又帮助居民销售农产品,减少了中间环节,还参入合作社分红,多重受益,社区居民收入高于村人均收入。居民收入增加了,条件改善了,生活就更加富裕了。

6、余畈知名度提高了。中心社区成立以来,发挥的作用十分明显,省、市、县各级领导多次到社区开展调研、检查指导工作,尤其是5月22日省委书记张宝顺到中心社区调研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。社区成立后,老百姓得到了实惠,余畈村也得到了诸多荣誉,先后被评为省级生态村、省卫生村、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、安庆市首届“最美乡村”荣誉称号。

 

 

 

相关热词搜索:乡村 社区

上一篇:余畈村村庄建设总结材料
下一篇:关于春节期间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